立体几何篇 高考考试立体几何考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解答卷1道),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要点在20个以内。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而解答卷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当然,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首要条件。伴随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立体几何考试试题正朝着多一点考虑,少一点计算的进步。从历年的考试试题变化看,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地方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点话题。 常识整理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很多的、反复遇见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含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第一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知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剖析与概括,学会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借助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断定两个平面平行的办法: (1)依据概念--证明两平面没公共点; (2)断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1)由概念知:两平行平面没公共点。 (2)由概念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假如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样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以上性质(2)、(3)、(5)、(6)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 解答卷分步骤解决可多得分 01、合理安排,维持清醒。 数学考试在下午,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闭闭双眼也好,尽可能放松。然后带齐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考场。 02、通览全卷,摸透题情。 刚拿到试题,一般较紧张,不适合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尽可能从卷面上获得更多的信息,摸透题情。如此能提醒自己先易后难,也可预防漏做题。 03、解答卷规范有序。 通常来讲,考试试题中容易题和中档题占全卷的80%以上,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 对于解答卷中的容易题和中档题,应该注意解题的规范化,重点步骤不可以丢,如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表达要规范,逻辑推理要严谨,计算过程要完整,注意算理算法,应用题建模与还原过程要明确,合理安排卷面结构对于解答卷中的难点,得满分非常困难,可以使用分段得分的方案,由于高考考试阅卷是分段评分。 譬如可将难点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获得肯定的分数。 有的题目有好几问,前面的小问你解答不出,但后面的小问假如依据前面的结论你可以解答出来,这个时候可以引用前面的结论先解答后面的,如此跳步解答也可以得分。 数列问题篇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要紧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考试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方位,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考试试题常常是综合题,常常把数列常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常识综合起来,考试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总结法综合在一块。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考试的热门,常在数列解答卷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要紧思想,与配办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办法。 近几年来,高考考试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数列本身的有关常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常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如果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考试试题的困难程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卷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困难程度较大。 常识整理 1、在学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学会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办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用途,灵活地运用数列常识和办法解决数学和实质日常的有关问题。 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入门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办法的认识,交流各类常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常识互联网,提升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革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办法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擅长剖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法,提升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办法。 排列组合篇 1.学会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可以用它们剖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2.理解排列的意义,学会排列数计算公式,并可以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理解组合的意义,学会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可以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4.学会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可以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5.知道随机事件的发存活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6.知道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知道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导数应用篇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常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质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如果以下几个方面: 1、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办法精准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办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办法总是方法性需要较高,而导数办法看上去方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是较难种类。 2、关于函数特点,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办法快捷方便。 3、导数与分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要紧种类,也是高考考试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常识整理 01、导数定义的理解。 02、借助导数辨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办法及求一些实质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题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下面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03、要能正确求导,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学会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与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必须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付什么变量求导。